6月10日是第12个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溯古追源”柴烧陶瓷艺木作品展当日下午在位于佛山石湾和平路上的陶都工艺美术馆隆重揭幕。
本次活动由佛山市潘汾淋文化艺术馆和陶都工艺美术馆主办,佛山市社会组织管理局、佛山市版权局等政府部门相关领导,梁诗裕、林绍辉等佛山“非遗”专家、“非遗”研究学者,佛山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黄强华,潘汾淋文化艺术馆馆长潘汾淋,陶都工艺美术馆理事长杨瑞鸿,知名陶艺大师封伟民、黄志伟、霍冠华、何惠娟等,以及众多陶艺界、文化界、收藏界人士和众多柴烧陶艺爱好者、从业者1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马赛克专委会秘书长杨晓明主持。
活动现场展出了佛山众多陶艺大师的各种柴烧作品,包括各种壶、杯、碟、盘、罐以及人物、动物的柴烧作品。
在随后举办的座谈会上,岭南非遗研究学者、佛山市非遗专家、非遗项目传承人等,围绕文化遗产保护整体概况、学术成果、典型案例以及项目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把非遗项目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让更多人喜欢并从事各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扬。
当日,潘汾淋文化艺术馆柴烧陶瓷艺术研究委员会宣吿成立,研究会旨在为柴烧爱好者搭建一个柴烧艺术的交流互动平台。
据悉潘汾淋文化艺术馆共有馆员96人,其中就有柴烧研究委员45人,包括国家级大师、省级大师、市级大师、大城工匠、学院教授、高工高技等一大批人才,拥有8条来自石湾、西樵、三水、珠海、韶关等地的柴窑。
据记者所知,近年建陶界有“无大板、不大牌”的说法,而在陶艺界则有“无大师、不柴烧”的说法。
皆因现代柴烧是一种既古老又难度极高的技艺,它以天然木柴为燃料,烧窑过程中木材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附着在坯体上,当温度达1200摄氏度以上时可形成温泽光润、层次丰富的自然落灰釉。窑内熔化或未熔化的木灰,在坯体表面形成或平滑或粗糙的质感,以及各种颜色的变化,自然而无粉饰之气,表现的是一种浑厚、古拙、归于本原的美。
柴烧堪称是天、人、土、火的完美结合,成品率甚低而成本很高,烧成效果无可预测且每件产品都独一无二,近年来柴烧作品越来越受追捧,被视为陶瓷中的奢侈品。
佛山石湾薪薪不熄的五百年窑火,正在把传统的柴烧技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更多资讯,长按关注《创新陶业》手机网〗
来源:创新陶业 责编:许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