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汪玉叶) 由佛山市陶瓷学会主办,《佛山陶瓷》杂志和《创新陶业》报承办的“陶瓷DNA大讲堂之解决能源的必由之路”将于3月28日在陶瓷研究所三楼多功能会议室举办,中国科学院高技术发展局副总工程师陈贺能将做主题为“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陶瓷行业的新能源之路”的专题演讲,若想要参加本次大讲堂的各位陶瓷行业的精英们赶紧报名了。
背景:能源耗尽与雾霾当道,陶瓷企业要么搬迁要么改造
据科学家估算,按照目前的能源消耗速度和人口递增的现实估算,地球上的能源资源只够两个世纪就要被人类耗尽,而且燃烧化石燃料等带来的酸雨、烟雾、粉尘以及大量的温室气体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特别是现在全国各地的雾霾天气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这给全国各级政府和百姓上了严肃的一课。
而陶瓷行业作为高污染和能源依赖型的行业,要成为节能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只能改烧气,但是,自去年很多地方的陶瓷企业改烧天然气之后,一度出现了天然气紧缺的状况,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搞不好,很多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只有外迁。
大讲堂内容:陶瓷企业如何突围燃料瓶颈?
在如今能源紧张和全国都重视节能减排、低碳的大环境下,建筑陶瓷企业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肯定要有所作为,要不搬迁,要不改造,不然就无法维持下去,搬迁,谈何容易?所以最好是设法改造,那么,要如何改造?是将运来的煤变成气再烧吗?那么,排出来的二氧化碳要如何处理呢?为了帮助陶瓷企业解决这方面的难题,佛山市陶瓷学会本次特意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高技术发展局总工程师陈贺能做专题报告,为广大的陶瓷企业指点迷津。
据悉,陈贺能曾在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任教,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科学仪器研制中心做研究,在荷兰FOM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提出并论证了一种新型的离子质量分析器,并与荷兰学者一道设计了一个专门测定高空大气污染情况的质谱分析仪器,回国后,调往中国科学院工作。
本次大讲堂陈贺能将与在座嘉宾分享三件事:第一件事情是如何做到节能减排的同时,设法把温室气体封存;第二件事情是开发替代能源,实现零碳排放;第三件事情是建设智能电网,同时发展分布式发电。